【Yahoo論壇】林秉樞的人格違常 可能還有下位受害者

【Yahoo論壇】林秉樞的人格違常 可能還有下位受害者



林秉樞對高嘉瑜的暴力事件,隨著林男暴怒、面目猙獰的影片陸續曝光,林秉樞的行徑顯然異於常人,而且屬於魔王級的人格違常。林秉樞能否如高嘉瑜所期許,在獄中好好深自反省修正其偏差的人格特質?從精神醫學的領域分析,答案令人沮喪,很難!如未經持續性深度治療,日後可能會有第二位、第三位受害者。



思覺失調症的精神症狀有幾項主要特徵,患者會有嚴重的妄想、幻覺,在現實生活中往往無法分辨虛實,患者通常還會伴隨其他心理上的健康問題,例如焦慮症狀、憂鬱症或藥物濫用等疾患,需經由縱向的病史、橫斷的症候來多方驗證,才能加以研判診斷。



林秉樞善於經營社會人脈關係,政商關係廣泛、趨炎附勢,與名人攀上關係,藉此壯大自己的聲勢。女性緣極佳,交往初期會迎合年輕女性的心理,表現出喜歡貓狗寵物的暖男形象,但交往後就會出現傷害對方、易怒、暴衝、極端以自我為中心的一面,只要掌握對方把柄,動輒施暴、威脅,對女性友人予取予求。



根據高嘉瑜在媒體上的轉述,與林秉樞交往中過程,林男曾威脅他有思覺失調精神疾病,意謂即便他做出什麼傷天害理的事,也不會被判刑。顯示林秉樞非常理解自己的所做所為,而且巧於心計、擅於操控,其行為較符合人格違常的形態。在精神醫療診斷上,人格違常非屬精神病第一軸診斷,與思覺失調不同,在法律上當事人有完全刑事責任能力,不能依此要求減刑,林男必須為其所做所為負責。



會造成人格違常,通常有好幾種原因發生混合,例如成長過程受到特殊事件影響、教育撫養的模式,此外與遺傳氣質亦有關。




 



經歷過此事,林秉樞究竟會不會深自反省、痛改前非?答案是:恐怕很難。因為人的性格在18歲左右大致定型後,人格違常很難改變,必須經過長期、有計畫性的深度心理治療,以本案牽扯出複雜的派系網軍、陰謀論,目前將林秉樞關在獄中,應該是對他、相對關係人最佳的選擇。



照片來源:中央社

林秉樞對女性立委施暴,引起台灣社會一片譁然,精神科醫界也多所熱議。這起事件裡,高嘉瑜誠不宜以「被虐待狂」來討論,她仍是個受害者角色。林秉樞出身書香世家,父親是校長、姊姊是法官、甫去世的母親是學校老師,看似具有大好前程的博士生,私下卻是位魔王級的人格違常者,令人不勝唏噓。這是一件社會悲劇,不論男女都沒有權利去施暴對方,正常人如此,精神疾病患者亦是。


 

 


回上一頁